为什么发动机至今仍是中国的软肋?我们大概什么时候能改变这一局面?
很多人都拿这个说事,其目的各种各样,不去管那些。我们只要去看中国几千架各类战机,绝大多数都是自己军工生产,虽然工用有些差距,但仍然可以保障自己不被卡。在说了,西方飞机满天飞的年代,中国连自行车都造不了,通过几十年的追赶,已经能保卫国土就相当不易,假以时日,一定会有称心如意的产品!
因为选拔机制有问题,能干的得不到发辉,不会的却成了指挥。象一些重不项目方面必须实现战争年代的做法,能者上庸者下,别害了一批真正的科技能人。今天的选拔制度就是钱老也做不了多大贡献
我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虽然不是什高级技术人员,但我也修了十几年摩托车,对发动机技术也略懂一二,比如2007年左右,中国制造的二行程木兰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就远不如日产的摩托车发动机,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进气孔小,火塞与扫气孔及缸体的长短都设计的不合理,这就像人患气管炎一样,进排气道人不畅就会制约了你的力量。
再就是缸环的密封度与材质的质量与火候等,传动力的好坏也是关系到发动机动力。
以上都是发动机的动力能否全面发挥的重要因素,再就是点火时间的准确度,凸轮轴的合理性,点火线圈与电火花的强度.角度等,燃烧室及燃料的配置等都是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的发动机研发也需要吸收一线高级维修技术人员的经验与建议,尽快提高我们国产发动机的技术与质量。一点浅谈,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请说明是什么发动机?发动机概念大了,火箭发动机,飞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改变局面很简单,只要真正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给科学家和科技人员独立空间和时间,不受任何干扰就可以!
都搞房地产和网络游戏了,那个赚钱快,谁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发这些见效慢的呢,再一个是人才流失的问题,还是加大研发力度,让中国制造多一些高精尖产品,实现强国富民,不让外国人卡脖子才好